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4:09:32  浏览:93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津政发〔2008〕1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于2008年1月29日经天津市
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印发。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十九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2008年1月2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一、第十五届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
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工作规则》(国 发〔2005〕
2号),制定本规则。
  二、市人民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要求,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全面履行政
府职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行政监督,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
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市人民政府全力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底在天津考察
工作时提出的天津努力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
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使滨海新区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排头兵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滨海新区
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协
调发展,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四、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
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法律和行政规章行使职权,进
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
行政效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市人民政府的各项决策和
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六、市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
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的主任、局长。
  七、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领导市人民政府的
工作。副市长、秘书长协助市长工作。
  八、市长召集和主持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市人民政府常
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
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九、副市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
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市人民政府进行外事活
动。  
  十、为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根据分工,一位市政府领
导因公出境或离开天津时间较长时,由另一位市政府领导临时
处理有关应急事项。
  十一、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人民政府的日常
工作,负责市人民政府的机关工作,处理市长授权的其他工作。 
  十二、市长出国访问期间,由常务副市长代行市长职务。
  十三、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主任、局
长按照确定的职责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市审计局在市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
权。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四、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
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五、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主要运用经济、
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
化经济结构,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和财政收支平衡。
  十六、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
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
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
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运行机
制和制度。
  十七、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研究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
和制定规章,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
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
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
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
挥其作用。
  十八、依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落实应急体系规划建设,健全信息通报、预防预警、
应急处置、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整合应急资源,
抓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强化源头管理,进一
步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九、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
体系,整合优化公共资源,努力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
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
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二十、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
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和优化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
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二十一、全市城乡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财政预算、经济调控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政府和社会管理
事务、地方性法规议案和行政规章、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等
重大决策,按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
议讨论和决定。
  二十二、各部门提请市人民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
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
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
应充分协商;涉及各区县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
切身利益的,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
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三、市人民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
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
意见以及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四、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
力,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五、市人民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
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适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制
定行政规章,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规定,确保地方性法规议
案和行政规章的质量。
  二十六、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
和市人民政府的规章、决定、命令,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赋予
的本部门职责。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人
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
定规范性文件。政府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市人民
政府备案,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
告。
  二十七、提请市人民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
行政规章草案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行政规
章的解释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八、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
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
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
法过错追究制,加强执法机关的执法协调,切实做到严格执法、
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二十九、市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备案行政规章;接受执法检查,
办理议案和建议。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向其通报工作,办
理建议案和提案,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十、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
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
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直
接向有关监督部门报告,必要时直接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三十一、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
案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反
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
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各区县人民政府及
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民政府实行行政责任问责制度。
  三十二、市人民政府对部门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
的重点是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市人民政府确
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
项的办理情况等。市人民政府根据考核结果,对政绩突出、群
众满意的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
的部门给予批评。
  三十三、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
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市人民政府领
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并认真解
决群众的合理要求。
  三十四、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
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
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要加强政府网站
建设,发布政务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重视群众
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市人民政府
及各部门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七章 工作秩序

  三十五、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
性,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度工
作重点,每季度制定工作计划。
  三十六、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市人民政府
的工作要点、工作安排,制订本部门的年度和半年工作计划,
并将计划报市人民政府,同时可根据需要抄送有关部门。
  三十七、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工作安排。
  三十八、对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的事项,各
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坚决执行,抓紧办理,并及时反馈落
实情况。
  三十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
作抓好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及时
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报告,要认真落实督办制度,对工作不
力的,适时作出通报,维护政令畅通,促进决策落实。

           第八章 会议制度

  四十、市人民政府实行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市人民政府
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制度。

  四十一、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和

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的主任、局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决定和部署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
  (三)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一至两次,根据需要可
安排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
区县长列席;可以邀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高级
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同志和市委有关部委以及人民团
体、民主党派、工商联、新闻媒体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
议。
  四十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人民政
府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要会
议、文件精神以及市委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
  (二)研究审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
度计划、市级财政预算。
  (三)研究审议需要向国务院请示、报告或者向市委、市
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的重要事项,讨论和通过提请
市人大常委会审定的议案和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
作报告草案,讨论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政府规章草案。
  (四)讨论决定市人民政府工作计划和事关全局的重大事
项,以及根据有关规定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事项。 
  (五)分析形势,通报情况,部署工作。
  (六)研究和讨论市人民政府其他事项。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两次,根据需要可安排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区县
长列席;可以邀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领导同志和其
他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
  四十三、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副市长、市人民政府秘书
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会议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需要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的重要工作或重大活
动。
  (二)研究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
政府请示的涉及全市的重要事项。
  (三)研究处理市人民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市长办公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两次。根据需要,可安排与议
题有关的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
区县长列席。
  四十四、根据工作需要,市长和副市长可不定期召开专题
工作会议,研究推进某一方面的工作,根据议题需要确定出席
人员。
  四十五、提请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
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根据各副市长的提议和
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后报市长确定。会议要充分准备,重大问题
和各部门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有关领导要事先搞好协调。会议
组织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议题和会议材料一般情况
下至少在3个工作日前送达与会人员。
  四十六、市人民政府各类会议的会议纪要,一般由主持会
议的领导签发,也可委托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或副秘书长签发。
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审定,重大事项的报道须报
市长审定。
  四十七、严格会议请假制度。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
席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
向市长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市人民
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需要参加会议的人员应当按
照通知要求出席会议,不能出席市人民政府会议的,应提前向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请假,未经同意不得由他人代替出席会议。
  四十八、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年度
工作会议,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可请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出
席会议,主办部门要牵头做好筹备工作。
  四十九、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专业会议,
研究、协调、部署各项业务工作,一般不得以市人民政府名义
召开,由市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自行安排,并向市人民政府分
管领导报告。专业会议一般不邀请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出席。
  五十、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大力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
量,控制会议规模。除正常例会外,能不开则不开,能少开则
少开,能小范围开的就不要扩大范围,可降低规格召开的就不
要高规格召开,要尽可能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市人民政
府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邀请区县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
确需邀请的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邀请国家各部委和外省市、
自治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必须提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章 公文审批

  五十一、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
府报送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我市
的有关规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对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
府公文办理质量的考评工作。
  五十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报送市人民
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统一收件、登记,依据
公文内容分发办理,按照公文审批程序和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
分工负责的原则提出拟办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
审批。对涉及两个以上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管工作的公文,
应依次呈送分管的领导审批,重大事项报市长审批。市人民政
府办公厅收到外省市、外商、企业等给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
府领导同志涉及政务的函件,应先转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
见后,报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审批。
  五十三、市人民政府令、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报送国务院的请示和报告,市
人民政府发布的其他重要文件,由市长签发。
  五十四、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市人民政府办
公厅审核把关后,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由副秘书长或秘书长核
转分管副市长、市长签发。副市长签发公文时,对涉及其他副
市长分管工作的公文,应经有关副市长审核同意后再签发;属
于重大问题,或涉及机构、人、财、物及规划、管理权限等调
整利益和职权关系的,由分管副市长审核后,送市长签发,或
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  为减少重复审批,公文在拟
办过程中已经有关领导同志同意,办文过程中又无重大改动的,
可不再重复报有关领导同志审核,由主管副市长签发。
  五十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可以代市人民政府行文。以市
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行文,根据文件内容,由分管副市长或秘
书长签发,也可委托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签发。属于市人民
政府机关内部事务的办公厅公文,由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签发。
  五十六、市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审批请示性
公文时,应当签署明确意见。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圈阅表示
已阅知;对于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公文,圈阅则表示同意请示的
事项。签批公文应使用钢笔或毛笔。
  五十七、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
府报送的公文,必须由部门或区县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签发,
主要负责人不在时,可指定负责常务工作的负责人签发。各部
门、各区县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主送写市人民政府,并将
公文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除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
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不得直接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
个人报送公文;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的材料,必须
以部门或区县人民政府负责人个人的名义并签字署名。向市人
民政府报送的公文不得多头报送。
  五十八、市人民政府内部承办文件实行实名制,文件、材
料的起草人、核稿人必须签署本人姓名。文件的承办要实行会
办制,凡涉及分管部门较多的事项,承办人要主动协调、实行
会办。要提高办文质量和办文效率,紧急公文限时办理。
  五十九、凡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主办部门要征
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需要部门联合行文
的,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与协办部门协商,经各有关
部门主要负责人会签后报市人民政府,不可将未经认真研究和
协商的问题上交市人民政府;经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性意见的,
主办部门应如实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市人民政府,
由分管副市长或秘书长进行协调或裁定。
  六十、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以市人民
政府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文件,应当少而精,注重
实效,其内容应当是涉及全市全局性的重要决策、重大政策措
施、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需要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普遍执
行或周知的重大事项。凡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由部门
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市人民政府批转或市人民政府
办公厅转发;凡不符合《天津市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
办法〉细则》等有关规定的,退回报文单位重办。因报文单位
不按规定办文,造成误时误事的,由报文单位负责;造成工作
损失的,要追究责任。要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
的效率。各类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
  六十一、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普
发性公文,应及时公开,并在《天津政务网》、《天津市人民
政府公报》上刊载。

       第十章 内事活动及外事活动制度

  六十二、为保证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集中精力研究处理政
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除出席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的活动及
重要外事、外经贸、重点工程、重要活动外,一般不参加各区
县、各部门、各单位安排的剪彩、首发式、各类庆典等事务性
活动。要切实改进会风,开短会,讲短话,注重实效,市人民
政府领导同志不陪会。
  六十三、无特殊情况需要,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不以个人
名义为本市各部门、各区县、各单位的会议活动发贺信、贺电,
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需经市人民政府主
要领导同志审批同意后安排,一般不公开发表。
  六十四、要进一步改进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活动的宣传报
道。市人民政府组织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
和活动,要按经审定批准的方案进行新闻报道。市人民政府领
导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和参加一般专业性会议的新
闻报道要严格控制。
  六十五、外事出访要确属工作需要,有实际内容;要有计
划性,尽量减少顺访,缩短出访时间。  副市长的外事出访,
由市外事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分管外事工作的副
市长签署意见,由市长批准(担任市委常委的还需报市委书记
批准),然后由市长签发报国务院审批。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因工作需
要出国访问,由市外事部门报主管副市长和分管外事工作的副
市长同意后,报市长批准。上述部门的副职领导出访,需由市
外事部门审核,报主管副市长和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批准。
  领导同志出访和返程,要妥善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畅达,
又要简化程序,精减人员。
  六十六、市长、副市长会见来访的外国官方人士和港、澳、
华侨客人,由市外事办公室统一协调,报有关市领导同志批准;
会见来访的经贸界外国和港澳人士,由市商务委协调后,报有
关市领导同志批准;会见来访的台湾人员,由市台办审核,报
有关市领导同志批准。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及
各企事业单位不得直接给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发送参加外事活
动的请柬。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外事会见的宣传报道,由市人民政府
领导同志根据需要决定。

          第十一章 请示报告制度

  六十七、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
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的内容,包括每半年和全年的任
务完成情况;市人民政府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本部门职权以
外需要市人民政府决定的事项。遇有紧急重大情况、突发事件
等情况,要及时请示、报告。对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
稳定的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特大刑事案件、重大灾情疫
情等方面的紧急重大情况,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
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及时处置,并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及时向
市人民政府报告。
  六十八、副市长、秘书长出差超过两天、出国访问或休假,
应当在事前书面或口头向市长请示,经批准同意后方可离津。
  六十九、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出
差、出访或休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并由委局或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将外出时间、地点和代为主持
工作的负责同志名单,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备案。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因公外出回
津后,需本人书面或口头向主管的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销假并
汇报情况,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需向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报告。
  七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要随时掌握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
各区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离津外出的情况,及时向市长、
副市长和秘书长报告。

          第十二章 作风纪律

  七十一、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
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
实新知识,开阔视野。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安排一次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围绕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积极参加,认真学习。
  七十二、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进一步树立务实高效的工
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办实事、察实情,经常深入基层,考察
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市人民政府领导
同志深入基层调研、检查工作,要减少随行和陪同人员,简化
接待,轻车简从、便民。
  七十三、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廉政建设的
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
关系、谋私利。
  七十四、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人民政府的
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市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
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市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
代表市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市人
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市
人民政府同意。
  七十五、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
行为,增强服务观念,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规范服务、清正廉
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对职权范围内的事
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
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
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荆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荆政办发[2011]2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屈家岭管理区,荆门经济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荆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荆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依据《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和《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的精神及《荆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我市新建、改建、扩建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中的标准制定项目及能效测评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补助资金和配套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集中管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补助资金的申报、拨付、验收等工作。
  第四条补助资金使用应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第二章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和对象第五条补助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项太阳能采暖空调荆门中心城区近两年内在建筑上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能效检测等支出。主要补助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
  (一)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
  (二)太阳能空调建筑应用;
  (三)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技术)建筑应用;
  (四)太阳能光热和地源热泵结合系统应用;
  第六条工程项目的资金补助对象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建设单位;配套能力项目补助资金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统一安排使用,用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的能效检测等。第三章资金补助标准及拨付第七条补助资金总额的90%应用于工程项目,10%应用于配套能力项目。
  第八条对技术性能先进、建筑能效比大、资金放大效应高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对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政府投资的具备公益性的节能建筑工程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第九条依据申报项目的技术性能确定补助标准。
  (一)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按建筑面积补助阳台壁挂20元/平方米,其他15元/平方米;
  (二)太阳能采暖空调系统建筑应用项目按建筑面积补助30元/平方米;
  (三)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项目按建筑面积补助80元/平方米;
  (四)太阳能光热一体化与地源热泵结合系统建筑项目按建筑面积补助100元/平方米;
  第十条补助资金的拨付按工程进度进行,工程完工后拨付40%,通过竣工验收后及能效测评拨付剩余的60%。第四章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批第十一条申请补助资金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项目建设内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
  (三)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健全;
  (四)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十二条工程项目申请资金补助,须提交以下申报资料:
  (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补助资金申报书;
  (二)由支撑单位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补助资金需求分析与使用计划;
  (四)相关招投标文件及合同;
  (五)项目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项目的申报书、可研报告等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按城市示范建设项目进度,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公示无异议的,由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第十条要求拨付资金。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中央补助资金和配套补助资金统一管理、配套使用,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项目的检查、监管与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要对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对违反有关规定,骗取补助资金的,一经发现,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追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财政局暂缓、停止拨付资金或追回全部补助资金,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补助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挪用补助资金的;
  (三)未按要求完成项目进度或未按规定建设实施的;
  (四)未通过专项验收检测或能效测评的;
  (五)不符合国家和我市其他相关规定的。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关于北京市市属科研院所实行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暂行办法

北京市科委等


关于北京市市属科研院所实行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暂行办法

北京市科委等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人事局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税局 北京市地税局 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市属科研院所实行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暂行办法


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意见》的精神,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市市属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促进院所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
片”方针,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科技后劲,推动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从1996年起,在市属科研院所实行“一定两改三高”(简称一、二、三)工程目标责任制,具体办法规定如下:
一、“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和指标
“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以“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为指导,以实行所(院)长负责制为前提,把经过确认的院所“九五”改革与发展目标(即所(院)长任期目标)定为本工程的实施目标,通过进行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和转换机制两项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
院所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高社会经济效益,引导院所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一定”即根据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等实际情况,找准位置,确定:
1、“九五”科技主导发展方向、任务、重点研究课题、技术关键及主要技术指标。
2、“九五”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内容、途径及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3、发展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及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职工生活待遇的目标。
(二)、“两改”即进行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和转换机制两项改革。包括:
1、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人才分流。
(1)调整现有组织结构,组织精干高效科技力量的措施;
(2)实现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优化组合,推动大部分科技力量进入经济、长入经济的措施;
(3)发展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措施。
2、改革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科研院所制度和现代科技企业制度。
(1)建立科学的科研院所制度。包括:
——试行理事会决策制、院所长负责制、监事会监督制;
——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内部职务工资制和课题工资制;
——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科研机制。
(2)建立现代科技企业制度。包括:对科技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加强科技企业管理等。
(三)、“三高”是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两改”实现的具体目标。“三高”的内容和指标包括:
1、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指标:这是反映院所科技水平和科技后劲的指标。具体考核获国家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和部、市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的情况;获准专利数;发表论著的数量和水平;完成国家、部、市级科研项目的情况。采取分档计分办法(见附件一)。
2、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指标:这是反映院所科技带头人、经营管理带头人水平及跨世纪人才培养情况的指标。具体考核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人数;获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三名的人数;获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前二名的人数;获院所年终考评一、二等奖的所
(院)长人数;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院所办经济实体负责人及单项工程费在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项目负责人人数;列入市科技新星计划人数等。
3、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标:这是反映院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的指标。具体考核院所技工贸总收入、总收益、上缴税金、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以及成果转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以上五项考核指标的计算说明见附件二)。
(一)、各院所要按照“一定两改三高”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九五”期间实施“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的方案,经主管局(总公司)审核后,报市科委批准。由市科委、主管局(总公司)与院所签订“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协议书。
(二)、各院所根据“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协议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每年年终填报考核报表及有关文字总结,经主管局(总公司)核实并签署意见后,送市科委、人事局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与院所的工资总额或奖励基金挂钩。
(三)、市科委制订与“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相配套的年度考核评比办法,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比,对考评中的先进单位颁发奖杯、奖状及奖励科技发展基金,并予以三“优先”(即优先立项拨款支持重点科研项目,优先给予贷款贴息,优先帮助解决科研或产业化设施
等)。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及院所长;对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或年人均技工贸总收入超过50万元、或年人均创汇超过3万美元的单位、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院所长,予以重奖。
2000年,由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对院所实施“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作出评价及奖惩意见。
对于没有通过验收或严重完不成考核指标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二、指标基数的核定及挂钩办法
(一)、各项指标的制定,必须积极先进,有一定压力,并留有一定余地,原则上以1995年实际完成数为基数,同时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各单位提出的年度考核指标需经主管局(总公司)核实、市科委、市人事局核准后,方为被确认。
(二)、挂钩办法
1、实行工资总额与“三高”指标完成情况挂钩的单位,挂钩的主指标为单位当年实现的总收益。具体挂钩办法另定。
2、实行奖励基金与“三高”指标完成情况挂钩的单位,挂钩的主指标为单位当年实现的净收益,具体办法另定。
三、其它有关规定
1、“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实施期限为五年,即1996年—2000年。1997年下半年,院所对“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协议书内容可提出修改及调整申请,经市科委及有关综合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予以确认。
2、在“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实施期限内,对所(院)长的调整与任免,要事先征得市科委同意。
3、院所实施“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成效显著,超额完成年度考核指标,院所长的收入可高于本单位职工平均收入的一至三倍,或获得一次性奖励,或采取岗位津贴加一次性奖励的办法。
4、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院所可提出申请,修改或解除“一定两改三高”工程目标责任制协议书:
(1)、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给院所造成重大损失的,市科委和主管局(总公司)有权提出解除协议。
(2)、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使协议无法履行或需作调整时,市科委、主管局(总公司)与科研院所可协商调整指标或解除协议。
四、为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科研院所进行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为目标,以进一步放开人员聘任、资产经营、收益分配等自主权及建立相应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试点办法另定)。
五、本办法由市科委会同有关委、办、局负责解释。
附件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指标计分办法
获奖成果、获准专利、完成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得分计算方法:
国家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
-------------------------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四等奖 |
|-----|-----|-----|-----|
| 200分| 100分| 50分| 25分|
-------------------------
部、市奖:(科技进步奖)
-------------------------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四等奖 |
|-----|-----|-----|-----|
| 80分| 40分| 20分| 10分|
-------------------------
星火奖:
-------------------------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四等奖 |
|-----|-----|-----|-----|
| 40分| 20分| 10分| 5分|
-------------------------

获准专利:发明专利按10分计,其它类专利每项按5分计。
(如果一个项目同时获几种奖励或专利,按最高分计算,不能重复计算。凡成果奖有两个以上的参加单位者,主要负责单位按50%计分,一般参加者按30%计分)。
发表论文、专著计分:
*出版学术专著 30分
*在国际学术性杂志上 10分
*在国家级学报上 5分完成各级科研项目计分:
------------------------------
|科研项目类别|总课题承担者|子课题承担者|三级课题参与者|
|------|------|------|-------|
| 国家级 | 20分 | 10分 | 5分 |
|------|------|------|-------|
| 部市级 | 10分 | 5分 | |
------------------------------

(按当年完成项目计算,不能重复计算)
附件二: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标说明
1、技工贸总收入是指科研单位在科研生产经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及贸易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获得的收入。
技工贸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收入(纵、横向项目)+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专项资金收入+院所创办公司或实体技工贸收入+其它收入
技工贸总收入中应剔除房地产经营性收入。
技工贸总收入的确认:
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款资金收入在收到拨款时予以确认。
科研收入、产品收入和技术性收入在提供科研成果、发出产品或提供技术劳务并收取了价款及其凭据时予以确认。长期项目(一年以上)的收入,一般应当根据年度完成进度,予以结转确认。发生的销售退回、折让或者折扣,冲减收入。
其它收入(含投资收益、联营收入等)按照实际收到款时予以确认。
2、总收益=总收入-成本-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流转税及附加-业务外支出
总收益=净收益+所得税
3、(1)上缴税金=流转税+所得税+代扣代缴个人收入所得税
本年上缴税金数额
(2)上缴税金增长率=(--------- -1)×100%
上年上缴税金数额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国家主管部门确定的科研院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
5、社会经济效益:反映院所应用科技成果、智力、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技术开发型院所考核科技成果投产转让后在院所范围之外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效益,以产值或销售额计算。对其它类型的院所考核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技术以及技术服务所形成的
社会经济效益。应以定量化指标表述。



1996年3月17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