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8:04:55  浏览:84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

1986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结构中的重要层次,为加强中等专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促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保证教育质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等专业学校),是指经由国家规定的主管机关批准成立的、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由地方统一组织入学考试的、以应届初级中学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本办法的各项原则规定,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 设置原则
第四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实际可能提供的办学条件,在部门、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进行。
第五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等专业学校与相关的各类学校的关系,合理布局。
第六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应讲求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广泛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联系,联合办学或委托培养学生。
第七条 新建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址,一般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经济文化较发达、物质生活供给有保障的地区,并尽可能靠近学生进行实习的场所。学校环境应符合教学和卫生保健要求。

第三章 设置标准
第八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不应少于640人(体育、艺术类学校另订),专业设置要与规模相适应,不宜过多。
第九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有符合要求的、精干的领导班子。校长和教学副校长应有任讲师以上职务资格,熟悉专业教育。对领导班子的具体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建立、健全教学、行政、后勤等管理机构,并配备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负责人。专业科主任要有任讲师以上职务资格。
第十一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有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人数相适应的,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每门课程至少有一名讲师或其它相应职称的教师);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以及行政、实验技术、图书资料和工勤人员。教师资格审定办法按国家规定,实行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教职工的编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有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必需的教学、实验、实习、图书阅览以及生活和体育活动场所。其占地面积及校舍建筑面积,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应按有关制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的程序和原则规定,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十四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按专业性质、学生人数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及图书资料,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开出实验。适用图书平均每生不应少于60册。
第十五条 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所需的基建投资和经费,须有稳定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中等专业学校的设置、调整或停办,均应由办学单位提出申请,地方学校(含社会力量办学)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会商计划、财政及主管业务厅(局)等有关部门后,报人民政府批准(也可授权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各部委所属学校,在征得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意后,由各部委审批。地方学校与部属学校均需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的手续,一般分为申请筹建和批准招生两个步骤。已具备招生条件的,也可直接申请招生。
第十八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申请筹建时应提出含下列内容的报告:
1.学校名称,隶属关系;
2.专业设置、学制、在校学生规模;
3.招生来源及服务面向,有关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现状,办学稳定性说明;
4.师资来源及组成结构的说明;
5.学校选址、占地面积及环境状况;
6.基建投资和经常费的来源。
第十九条 专业的设置、调整或停办,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部委的教育部门审批,其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新建中等专业学校的筹建期,自批准之日起,达到申请招生要求,不得超过3年;从批准正式招生之日起,达到规定的计划规模及设置标准,不得超过5年。
第二十一条 申请招生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应按当年招生专业达到本条例第三章设置标准的要求。地方学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检查,部属学校以部委为主,会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认为合格,由办学单位按附表要求填报建立学校及招生申请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部委教育司(局)审批,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后方能招生。
第二十二条 需要调整或停办的中等专业学校,均应由办学单位提出报告,说明学校调整或停办的原因,对现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安置方案,以及校舍、教学设施的调配意见等,审批程序按本条例第十六条的手续办理。
第二十三条 被调整或停办的学校如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其申请文件应由有关部门共同提出。面向全国接受委托培养任务的学校,其调整或停办应征得国务院有关部委同意。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调整或停办的学校,均应保证在校生完成全部学业,不得提前结业分配。其校舍及教学设施亦应用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得挪作它用。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擅自筹建、擅自招生及虚报条件建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有权给予停止招生或停办等处置,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学校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质量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视情况分别给予限期整顿、暂停招生直至停办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 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验印,由学校颁发,未经验印者无效。
第二十八条 中等专业学校改办专科学校,需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应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行,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申报表格按附表一、二、三、四格式上报。
附表一:
建立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及招生申请表
申请单位: (章) 19 年 月 日
----------------------------------------------------------------------------
| 学 校 名 称 | | 学 校 地 址 | |
|----------------------|------------|----------------------|----------|
| 隶 属 关 系 | | 批准筹建时间 | |
|----------------------|------------|----------------------|----------|
| 在校学生最大规模 | | 招生对象修业年限 | |
|----------------------|------------------------------------------------|
| | |
| 专 业 设 置 | |
| | |
|----------------------|------------------------------------------------|
|本年度招生专业及人数 | |
|----------------------|------------------------------------------------|
|校级领导班子人数、年 | |
|龄、学历、职称情况 | |
|----------------------|------------------------------------------------|
| 教 研 室 数 | | 专 任 教 师 数 | |
|----------------------|------------|----------------------|----------|
| | | 2 | |
| 现有占地面积(亩) | | 现有校舍面积(m )| |
|----------------------|------------|----------------------|----------|
| 现有实验设备总值 | | 利用本校设备可 | |
| (万元) | | 开出实验的百分比 | |
|----------------------|------------|----------------------|----------|
| | | 包括借用设备可 | |
|现有藏书册数及期刊种数| | | |
| | | 开出实验的百分比 | |
|------------------------------------------------------------------------|
|检 | |批 | |备 | |
|查 ∧| |准 ∧| |案 ∧| |
|单 章| |单 章| |单 章| |
|位 ∨| |位 ∨| |位 ∨| |
|意 | |意 | |意 | |
|见 | |见 | |见 | |
----------------------------------------------------------------------------
附表二:
现有教职工队伍情况表
------------------------------------------------------------------------------
| 教 职 工 队 伍 结 构 情 况 |
|--------------------------------------------------------------------------|
| | |兼职教师 |
| | 其 中 | |
| | |情 况 |
|合 计|--------------------------------------------------|----------|
| | |专 职|实验、图书| | | | |
| |专任教师| | |行政人员|工勤人员|校内|校外|
| | |政工人员|资料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 专 业 科 及 教 研 室 专 任 教 师 情 况 |
|--------------------------------------------------------------------------|
|专 业 科| 专 任 教 师 |
|教 研 室|--------------------------------------------------------------|
|名 称|合 计|教 授|高级讲师 |讲 师|助理讲师| 教 员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附表三: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情况表
----------------------------------------------------------
| | |
|培养目标| |
| | |
|------------------------------------------------------|
| 课 程 安 排 |
|------------------------------------------------------|
|序| |学|学| 学 时 分 配 |
| | | | |------------------------------|
| | 课 程 |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 |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 | | |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号| |时|分|期|期|期|期|期|期|期|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加说明。
附表四:
校舍基本情况表
----------------------------------------------------------------------------------
| 需要土地面积 | | 现有土地面积 | |
| (亩) | | (亩) | |
|----------------|--------------------|------------------|------------------|
| 需要校舍建筑 |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 | |
| 总面积 | | 2 | |
| 2 | | (m ) | |
| (m ) | | | |
|------------------------------------------------------------------------------|
| 现 有 校 舍 概 况 |
|------------------------------------------------------------------------------|
| 合 计 |教 室| 实验室 |图书馆 |行政办公|生活用房|其他用房|
| | | | |用 房| | |
| 2 | 2 | 2 | 2 | 2 | 2 | 2 |
| (m ) |(m )| (m )|(m )|(m )|(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属工厂、农场、| |
|林场、牧场、医院| |
|等 概 况 | |
| | |
|----------------|------------------------------------------------------------|
| 备 注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西政发〔2005〕41号
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中央、省属驻州各单位: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八月十九日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制定本规则。

二、州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接受州委的领导,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三、州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服从命令,团结干事;深入实际,贴近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州政府各部门要认真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精简会议、公文和事务性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切实贯彻落实州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

第二章 州政府组成人员的职责



五、州政府由州长、副州长、州长助理、秘书长、各局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

六、州政府实行州长负责制,州长领导并主持州政府的全面工作,副州长、州长助理协助州长工作。

七、州长召集和主持州政府全体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和州长办公会议。州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州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八、副州长、州长助理按工作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州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州政府进行外事活动,代表州政府处理与其他地州、市之间的事务。

副州长、州长助理既要按工作分工独立处理分管工作,又要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州政府工作效率。

九、州长出州、出国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主持州政府工作。

十、秘书长在州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州政府日常工作。

十一、州政府各局局长、委员会主任等负责本部门的工作。

各局、委员会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州政府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文件。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二、州政府和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十四、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五、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十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



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七、州政府及各部门要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年度预算、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条例议案的讨论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大额投资建设等重大决策,由州政府全体会议或州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

十九、各部门提请州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各地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般应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州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一、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州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权力,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二、州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适时提出条例制定和修改议案、制定规范性文件,确保条例议案和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二十三、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规章和州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州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要依法及时报州政府备案,由州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并向州政府报告。

二十四、提请州政府讨论的条例草案和规范性文件草案由州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解释工作由州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二十五、要按照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与责任挂钩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科学配置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 加强行政监督



二十六、州政府要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七、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对司法监督和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州政府报告。

二十八、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二十九、州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州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三十、州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州政府报告。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发布政务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重视群众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第七章 工作安排布局



三十一、州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布局,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三十二、各县(市)、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州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布局,并在年中和年末向州政府报告执行情况。州政府办公室适时作出通报。



第八章 会议制度



三十三、州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州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

三十四、州政府全体会议由州长、副州长、州长助理、秘书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组成,由州长或州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召集和主持。会议主要任务是: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的重大决策;

2、决定和部署州政府的重要工作;

3、讨论条例草案和政府重要规范性文件;

4、讨论提请州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案;

5、讨论其他需要州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事项。

州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十五、州政府常务会议由州长、副州长、州长助理、秘书长组成,由州长或州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讨论决定州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讨论通过提请州人民代表大会和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条例草案;

3、讨论通过州政府规范性文件;

4、讨论确定向省政府或者州委的重要请示、报告,或者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重要事项;

5、讨论决定州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人民政府请示州政府的重要事项;

6、分析州内、省内、国内外形势;

7、讨论需要由州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州政府常务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二次,根据需要安排州政府副秘书长、政府系统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十六、州长办公会议由州长或州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主持召开,研究处理州政府日常工作中需要统筹协调解决的重要问题。

州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三十七、州政府专题会议由副州长、州长助理、秘书长受州长委托或按照分工召开,研究、协调和处理州政府工作中的一些专门问题。

三十八、州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州长办公会议的议题由副州长按分工协调审核后报州长或州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确定,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州政府办公室负责。

州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州长办公会议的纪要,由秘书长审核,报州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签发。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由有关副秘书长审核后报主持会议的州政府领导签发。

州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如作新闻报道,须经秘书长同意,重大问题请示州长。

三十九、规范和减少以州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州性会议,充分发挥州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州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州性会议,一般在年初报经州长审批,形成计划,严格执行。

四十、州政府各部门在一年内原则上只能召开一次全州性工作会议。拟在下一年度召开的本部门、本系统的全州性会议,要于本年度12月中旬以前将会议内容(含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会期、人数、所需经费及其来源等)报送州政府办公室;需要临时召开的全州性会议,应当提前15天报送州政府办公室,由州政府办公室呈送州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州政府领导决定召开的全州性会议,按州政府领导的指示办理。

四十一、以州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和经州政府同意州政府各部门召开的全州性会议,一般不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领导参加。确需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领导参加的会议,须报州长或主持常务工作的副州长审批。州政府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原则上不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参加;州政府及州政府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原则上不通知乡镇及乡镇以下单位参加。

四十二、州政府及州政府各部门召开会议要贯彻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尽量压缩会议的时间,精简会议人员。在不需要保密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高效、节俭的会议形式。

四十三、凡属副州长、州长助理或州政府各部门职责权限范围内决定、审批的事项,或会前未经协调的事项,不提交州政府会议讨论。



第九章 公文审批制度



四十四、州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人民政府报送州政府审批的公文,应当遵循党的路线、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2000〕23号文件)等有关规定。

四十五、州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人民政府报送州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州政府办公室按照州政府领导工作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送州长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州长审批。

四十六、州政府领导审批公文应当签署明确的意见、姓名和时间。对于一般性报告公文,圈阅表示“已阅知”;对于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公文,签名或圈阅则表示“同意”请求的事项。签署文件应当使用碳素、蓝黑钢笔或者毛笔。

四十七、州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提请州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条例草案、人事任免,由州长签署。

四十八、以州政府名义发文,经分管的副州长、州长助理、秘书长审核后,重大事项报州长签发,一般事项由分管的副州长、州长助理签发。

以州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均由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分管副州长签发或核报州长签发。

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的公文,除需要保密外,应及时公布。

四十九、除州政府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州政府各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均统一由州政府办公室报送州政府领导审批,原则上不直接报送州政府领导个人。除特殊紧急情况外,州政府不受理越级来文。

第十章 作风纪律



五十、州政府组成人员要做好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

五十一、州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五十二、州政府领导要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不搞迎送,不吃请,不收礼。

五十三、州政府领导原则上不题词,特殊情况需请领导题词、题名的,一般不公开发表。

五十四、州政府及各部门要实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规范服务、清政廉洁、从严治政的新风。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五十五、州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行政职责,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确有必要联合发文的,应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讲求实效和时效。

五十六、部门间如有意见分歧,主办部门要主动与协办部门协商,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不应把未经认真研究、协商的问题上交州政府;经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部门应详细说明各方理据,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州政府,由分管副州长进行协调或作出裁定。

五十七、对国务院、省政府及州政府决定的事项,州政府各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必须坚决执行,认真办理,不得有任何与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州政府办公室负责催办、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并及时向州政府汇报落实情况。州政府各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对本部门、本地区所发文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也要及时督办,抓好落实。

五十八、州政府领导内事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从严控制。州政府组织或经州政府批准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和活动,要按经审定的方案进行新闻报道。文字报道要简洁,电视口播要简短,一般性内事活动可用一句话新闻报道。州政府领导下基层开展一般性调研、检查等活动不安排新闻记者随行,一般不作新闻报道。

五十九、州长、副州长出访,由州政府外事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上报省审批。

州政府各部门(含州属机构)和各县、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出访,由州政府外事办公室审核、分管副州长同意,正职报分管外事的副州长审核后报州长批准,副职报分管外事的副州长批准。

要从严控制一般性公费出国考察,州政府及各县、市,各部门领导出国考察,一般一年内不多于一次,但不是每年都要出去一次,因工作性质需要的按实际需要安排。

六十、州长、副州长会见来访的外国重要官方人士,由接待单位报经州外事办公室审核,报州政府分管领导批准;会见外国非官方人士,由接待单位报经州外事办公室审核后,报请州政府领导自行决定。

会见港、澳、台人员以及重要华侨知名人士,由接待单位提出报告,经州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审核后报州政府批准。

六十一、州政府领导接待来州客人,除参加州委、州政府统一组织的活动外,原则上按对等、对口原则安排有关领导代表州政府宴请一次,其他领导可到驻地看望客人,但不再安排宴请。

六十二、副州长、州长助理、秘书长离州外出(出访)或休养、休假,应当在事前书面或口头向州长报告,经批准后,并由联系工作人员把外出的时间、前往地点、联系方式等有关事项通知州政府办公室值班室或秘书科,由秘书科通报其他领导同志。出差(出访)结束后,应向州长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通报州政府其他领导。

六十三、州政府各部门领导离州外出,正职应当事前向州长和州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副职向州政府分管领导报告,经批准后将外出的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通知州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老字号系列之如何共同使用商标

河南汝阳、伊川,陕西的白水三地都生产“杜康”酒。汝阳、伊川两企业分别申请注册“杜康”商标,在河南省政府的协调下,两企业达成一致:一家注册、两家使用,为此河南省政府专门下发过文件。《商标法》公布后,为解决以前遗留下来的这一复杂的商标问题,国家工商局于1983年7月18日召集使用“杜康”商标的河南汝阳、河南伊川及陕西白水3家杜康酒厂在北京协商,并根据《商标法》第26条之规定,达成“一家注册,另外两家无偿长期使用”的协议。 杜康的案例为我们解决老字号商标与商号的冲突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是否可以将商标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由谁来注册的问题。老字号一般都涉及到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原本是一家,不管由那一家注册对其他家都是不公平的。商标具有排他的垄断使用权,一家注册了,其他家未经许可就不能使用,本来是大家共同享有的资源,凭什么叫你一家给单独占有?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杜康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主导的解决方式不失为一个可以借鉴的好方法,“一家注册,其他家免费使用。”《商标法》第五条规定:“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共同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同一商标,共同享有和行使该商标专用权。”对于注册问题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1、由其中的一家注册,2、各方共同来注册。

其次解决使用问题。注册问题好解决,关键是使用,独家注册的必须许可其他家使用,如何许可使用?共同注册的各家又如何使用?大家都有份其实几乎等于大家谁都没有份,就像公共绿地,谁都可以去踩上一脚,只有人踩,没有人维护,不久绿地成了操场。所以无论是那种注册方式,都应当共同组建老字号使用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商标使用规则,大家在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下使用老字号,共同维护老字号。使用规则包括内部使用规则,对外转让、许可使用规则,共同维护的规则等。对内使用规则主要规范内部使用,如果有违反使用规则的使用行为应当严厉制止,比如使用老字号的产品粗制滥造或服务质量低劣等,应当立刻停止其使用老字号的权利,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改正的,则应当永久取消其使用权。老字号应当严格限制对外转让,对外许可需要制定许可规则,由管理委员会统一对外许可,统一监控许可使用情况,收取的许可费用,应当用于该商标的维护,比如用作宣传等,如果是一方注册的,应当支付一定的使用许可费用。

这样各方以老字号为纽带重新联结为一个整体,按共同商定的规则来严格规范使用行为,和谐地解决了各方商标与商号的冲突,各方同心协力共同将老字号发扬广大。

作者:王律师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子信箱:51662214@sohu.com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